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,一位来自江苏的年轻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心态,连克多名强手,最终摘得银牌,赛后,这位戴着护面仍掩不住眼神锐气的少年坦言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而站在剑道上,你只能靠自己。”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三年前,当时8岁的他在学校课外活动体验课上第一次拿起佩剑,便爱上了这项“优雅而充满智慧的运动”。
“第一次穿上击剑服感觉很重,但拿起剑的那一刻,我觉得自己像个骑士。”姜鑫瑞回忆道,正是这种最初的好奇与热爱,驱使他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。
每周六天,每天三小时的训练强度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并不轻松,压腿、步法训练、实战对抗...枯燥的基础训练是每个击剑选手的必修课,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:“有几次他累得在回家的车上就睡着了,但从没说过要放弃。”
教练李俊峰评价道:“姜鑫瑞最大的特点就是心理素质好,很多孩子比赛时会紧张,会回头看教练,但他不会,他知道在剑道上,只能靠自己。”
本次全国锦标赛是姜鑫瑞参加的第五场全国性赛事,从最初的止步小组赛,到后来闯入32强、16强,再到这次的亚军,每一步都是他成长的见证。
在半决赛中,姜鑫瑞遭遇了上届冠军刘子涵,在首局落后3分的情况下,他及时调整战术,连续得分,最终以15比13逆转取胜。
“站在剑道上,我听不到外面的声音,全部注意力都在对手的动作上。”姜鑫瑞描述比赛时的状态,“每得一分,我的信心就增加一分,即使落后,我也相信自己能追回来。”
这种自信并非与生俱来,姜鑫瑞坦言,自己最初参赛时也会紧张到手抖。“但是经过一次次比赛,我明白了紧张没有用,只有专注于每一个动作,才能发挥出训练时的水平。”
击剑是一项个人性极强的运动,比赛开始后,选手独自面对对手,所有决策和行动都只能靠自己,这种特性培养了击剑选手独立自主的性格。
“在剑道上,没有人能帮你做决定,你必须自己判断对手的意图,选择进攻还是防守,真攻还是假动作。”姜鑫瑞说起来头头是道,“这就像解数学题,你必须自己思考,别人不能替你解答。”
这种独立性也延伸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,据老师介绍,姜鑫瑞是班级里最为自律的学生之一,能够很好地平衡训练和学习之间的关系,他的作业从来不需要家长催促,即使因为比赛缺课,也会主动找老师同学补上。
“击剑教会了我管理时间,也教会了我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”姜鑫瑞说。
击剑是一项兼具体力与脑力的运动,选手不仅需要敏捷的身手,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决策能力。
李俊峰教练指出:“姜鑫瑞的成功在于他善于思考,他会在比赛后认真复盘,研究对手的视频,思考自己的得失,这种学习能力让他进步神速。”
在决赛中,尽管最终以一分之差屈居亚军,但姜鑫瑞的表现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,他在最后关头毫不保守的进攻选择,展现了一名优秀击剑选手应有的勇气和魄力。
“最后一剑我没有任何犹豫,只是执行了我认为正确的战术,虽然输了,但我尽了全力。”姜鑫瑞的表现显示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。
拿下全国亚军后,姜鑫瑞并没有太多休息时间,下周他将回到日常训练中,为接下来的团体赛和未来的国际赛事做准备。
“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。”姜鑫瑞的眼睛里闪着光,“我知道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,但我已经准备好了。”
当被问及对其他小击剑爱好者的建议时,姜鑫瑞思考片刻后说:“不要害怕失败,每一次比赛都是成长的机会,相信自己,因为当你站在剑道上时,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。”
这位少年剑客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,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中国击剑未来的希望——一代既具备精湛技艺,又拥有独立精神和强大内心的年轻选手正在成长。
剑道如人生,有进攻有防守,有得失有取舍,姜鑫瑞用他的剑尖划出的,不仅是一条条得分线,更是一个少年成长的轨迹,在这条路上,他学会了依靠自己,找到了自信,也看到了更远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