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欧洲杯预选赛的生死战中,法国队意外败给北马其顿,连续三场不胜让这支世界杯亚军球队陷入舆论漩涡,社交媒体上#体坛热搜#话题“法国咋作死的?”单日阅读量突破2亿,矛头直指主帅德尚和头号球星姆巴佩,究竟是战术布置的失误还是更衣室失控导致崩盘?这场危机背后,两人的责任天平正在倾斜。
德尚执掌法国队帅印11年,虽曾带来世界杯冠军荣耀,但其保守的战术哲学正逐渐与现代足球脱节,本届预选赛中,法国队场均控球率仅48%,传球成功率跌破80%,面对对手的高位逼抢时,中场出球效率位列欧洲倒数第四,德尚坚持的4-2-3-1阵型中,双后腰组合常年沿用坎特与拉比奥,但前者年龄增长导致覆盖面积下降,后者缺乏创造性传球的问题被无限放大。
更致命的是德尚的临场调整能力,对阵北马其顿一役,法国队在领先情况下被连扳两球,德尚直到第80分钟才首次换人,且用防守型中场换下前场支点吉鲁,被媒体讥讽为“用盾牌代替子弹”,历史数据显示,德尚执教生涯中,比分落后时的变阵胜率不足30%,远低于瓜迪奥拉(65%)和克洛普(58%)等革新派教练。
作为新任队长,姆巴佩本赛季俱乐部数据耀眼(场均1.2球0.8助攻),但国家队层面却暴露致命短板,预选赛期间,他场均射门7.3次却仅转化0.4球,效率较世界杯时下降40%,更引发争议的是其场上态度——当球队被反击时,姆巴佩的回防距离仅有对手前锋的1/3,这一数据在欧足联统计的边锋中垫底。
队长袖标未能转化为凝聚力,反而加剧了更衣室裂痕,据悉姆巴佩赛前曾要求战术倾斜,导致吉鲁等老将公开表达不满,与格列兹曼的球权分配矛盾更是公开化,后者本届预选赛触球次数较世界杯减少32%,位置被迫后撤至后腰区域,法国《队报》直言:“姆巴佩尚未学会用领袖魅力取代个人英雄主义。”
法国队的溃败绝非偶然,人才储备看似雄厚,但中后场断层严重:瓦拉内退役后,于帕梅卡诺与科纳特连续失误导致球队场均丢球1.5个;左后卫门迪状态下滑后,竟无合格替补可用,足协被批长期依赖“明星效应”,青训体系过度强调个人能力培养,近五年出品的球员中,具备战术执行力的团队型球员占比不足20%。
足协的妥协文化同样难辞其咎,德尚续约至2026年的决定被曝出于商业考量——耐克等赞助商担心换帅影响品牌曝光,而姆巴佩的队长任命,则是足协为留住这位头牌进行的政治交易,前法国名宿亨利痛心疾首:“我们正在用短期利益抵押未来。”
从战术架构看,德尚应承担主要责任,其固守反击打法与球员技术特点严重错配:登贝莱等边锋需要空间突破,却被要求参与密集防守;琼阿梅尼的调度能力被浪费在纯防守岗位,更讽刺的是,法国U21主帅里波尔执教青年队时主打控球压迫,与成年队风格完全割裂。
但姆巴佩的领袖缺失同样致命,作为队长,他未能在逆境中稳定军心,反而因个人诉求加剧内耗,对比C罗在葡萄牙队的角色——尽管年龄增长,仍通过无球跑动激励全队——姆巴佩的成长路径显然偏离了真正的领袖轨道。
齐达内接任的呼声日益高涨,其崇尚技术流的理念可能激活法国队的进攻潜能,但换帅并非万能药,根本在于战术体系重构:需从依赖个人爆发的防守反击,转向控球主导的现代化整体足球,西班牙在恩里克执教后完成新老交替的案例值得借鉴——即使牺牲短期成绩,也要坚持传控体系。
于姆巴佩而言,他需要从C罗、梅西的职业生涯中领悟领袖真谛: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数据刷屏,而在于让队友变得更好,若继续将国家队视为个人秀场,即便德尚下课,法国队仍难逃沉沦命运。
这场危机暴露出法国足球黄金一代背后的系统性隐患,当德尚的保守遇上姆巴佩的任性,两支桨划向不同方向的船,注定只能在漩涡中打转,留给高卢雄鸡自救的时间,已经不多了。